鎮朔樓:神京屏翰悠悠六百載
大好河山張家口,神京屏翰宣化府。其中,“神京屏翰”出自于宣化區三座古樓中心位置的鎮朔樓上清乾隆皇帝御筆書寫的牌匾。走進這座重檐九脊歇山頂式建筑,她的雄偉和莊嚴令人驚嘆。
鎮朔樓得名于明永樂七年鎮守宣化府總兵官被封為“鎮朔將軍”。鎮朔樓又俗稱鼓樓,建于明朝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是一座兩層通高16.70米,建在占地952平方米、高8米的墩臺之上的重檐九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筑。她雄偉壯觀,古樸莊重,具有我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
此樓坐落在古城宣化區的中軸線上,南與拱極樓、北與清遠樓遙相呼應,構成了古城宣化獨特的靚麗景觀。鎮朔樓修建于明代早期,至今己有近六百年歷史。樓上有漏刻、鼓角、鐘鼓之設有報時之用。鐘表問世之前,我國曾采用日晷或漏刻報時。此樓室內有漏刻,室外東墻下有一面直徑有1.5米的大鼓,可見,鎮朔樓的俗稱鼓樓,因鼓而得名。
明正統初期,宣化、張家口、大同一線時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擾。年久失修的土城墻已經抵擋不住蒙古鐵騎的沖擊,邊城軍民苦不堪言。正統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羅亨信在宣府大舉城工,將舊城墻加寬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磚石,整個工程歷時6年。同時,在城內建起鎮朔樓,《宣府新城之記》碑文中寫道:“即城東偏之中筑崇臺,建高樓,崇七間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廣則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級。卜置鼓角、漏刻,以司曉昏?!贝吮F仍豎立在鎮朔樓之側。
鎮朔樓上現存兩塊木制大匾。一塊是懸掛在樓南側的“鎮朔樓“大匾,長6米,高2米,是1987年按照原樣復制的;另一塊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45年巡視塞北木蘭圍場,途經宣化時親筆手書的“神京屏翰”大匾,高2.4米,長6.6米,懸于樓北側。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大匾邊框雕刻出騰云飛舞,狀態各異的出海蚊龍。圖案精美,刻工精細,加之蒼勁有力的“神京屏翰”4個大字,渾然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邢金梅 攝
宋強 攝
遲國正 攝
悠悠六百載,風雨侵蝕,戰亂摧殘,也使鎮朔樓累累受損。清乾隆五年和同治四年曾兩次修繕。清乾隆五年修后,南匾存舊,北匾改為“籌邊覽勝”。1986年,國家文物局投資56萬元再次落架大修。對瓦頂、梁架、裝修、地面、墩臺、券洞進行全面修復,并且重新油飾彩繪。重修后,鎮朔樓以古樸莊重的姿態再現世人。同時還復制了長2.2米、直徑1.5米的大鼓一面,置于樓上。1956年和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兩次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在,鎮朔樓不僅成為古城宣化歷史的見證,而且成為人們旅游觀光的理想去處。古姿猶存、風韻依然的鎮朔樓,向世人展示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
推薦閱讀
張家口8點位入選京張網紅打卡地!看看在哪里……
?近日,張家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北京市延慶區文化和旅游局、烏蘭察布市文化體育旅游局舉辦的首批“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張家口市5個縣區8個點位入選
2021年11月19日
張家口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公園——“升級版”季園
?在橋西區北新村附近有這么一處公園,它遠看綠意盎然充滿生機,近看處處精致且溫潤細膩;它四季常青,月季花香四溢;它面積雖然不大,卻成為人們最喜愛的 “都市寶地”。這里就是———“季園”公園。
2021年11月11日
雪后的宣化古城美呆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立冬,一場大雪過后,宣化古城銀裝素裹,古建筑等景觀在白雪映襯下更顯壯美妖嬈,讓立冬日的古城多了一份濃濃韻味。
2021年11月08日